狐假虎威课件
时间:2025-06-06 作者:避风港网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狐假虎威》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狐假虎威课件 篇1
自从老虎上当之后,他非常痛恨狐狸,都不好意思出门了。
有一天,老虎买肉的时候遇到狐狸,立刻扑了过去。狐狸拿出一块奶糖给老虎,老虎尝了尝就忘记了“痛”:“这是什么东西?”
“这是奶糖,很甜的。”狐狸笑了笑说。
“我命令你每天送一包奶糖给我!”老虎吼了一声,震得地动山摇。
这一天,狮子来老虎家做客,让老虎别吃太多的糖。老虎沉浸在甜蜜之中,根本不听。
没过多久的一个晚上,老虎的牙齿疼了起来。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啊!疼得老虎哇哇直叫,一个劲儿在地上打滚。
老虎找到牛医生要拔牙。牛医生吓得晕了过去。也难怪,虎口拔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这个时候,狐狸走了过来,非常热情地帮助老虎把一口的虎牙拔了个精光。老虎感激涕零:“谢谢你!你以前给我糖吃,现在又帮了我这么大个忙!真朋友啊!”
从此以后,小动物们再也不怕老虎啦!因为,没了牙的老虎就是猫哟。
狐假虎威课件 篇2
自从狐狸骗了老虎之后,就自以为是,天天炫耀自己.这件事很快传到了老虎耳中,老虎气极了,发誓一定要吃掉狐狸.于是,老虎找来一只兔子,并和它商量.如果兔子帮自己顺利吃掉狐狸的话,就给它一大筐箩卜青菜.兔子听了十分高兴,就立刻答应了.
于是,老虎带着兔子来到狐狸家."亲爱的狐狸,你看,我给你带来了什么?一只又肥又嫩的兔子!请你品尝!"老虎说.
狐狸听了这些话十分开心,连忙说"谢谢,谢谢".于是狐狸一把抓紧兔子,张开嘴巴,想美美的大吃一顿.就在这时候,老虎像箭一般地冲了上来,咬住了狐狸的脖子.狐狸挣扎着,一会儿就断气了.
最后,老虎兑现了自己的.话,兔子得到了一大筐萝卜青菜.而狐狸们再也不敢卖弄它们的小聪明了.森林王国里,老虎恢复了它的最高地位.
一切,又回到了从前.
狐假虎威课件 篇3
教材分析:
这则成语故事描写了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风吓跑森林中百兽的经过,说明了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就像狐狸那样,借助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他们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本事,也启发我们看问题要看实质,不能被表面现象蒙住了自己的视线。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实际意义。
重点、难点:
1、认读文中21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是难点。
教具准备:
头饰、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出示生词卡片认读生词卡片
二、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狐狸、老虎的图片)。质疑:它们是谁?你对它们有什么印象?自由发言。
2、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他们之间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你听明白了什么?汇报听后的收获。
(2)理解“窜”字的意思。讨论交流。
(3)课件出示图画。
(4)指导朗读。问:老虎来了,狐狸紧张不紧张?大家读一读,看谁能让大家感到紧张?指读、比赛读、齐读过渡:狐狸被老虎逮住了,结果怎么样呢?
2、学习2—5自然段
(1)理解“骨碌一转”学生上台做动作。
(2)质疑: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说明了什么?
(3)理解:扯着嗓子。
(4)指导朗读、尝试读。
(5)师做“一愣”的.动作,指名读引导学生理解“一愣”的意思。
(6)质疑:老虎为什么一愣?联系生活实际,陈述原因。
(7)(课件展示图画)师:第四自然段比较难读,你用什么语气来读才能把老虎蒙住呢?
(8)指导朗读、加上动作朗读。指名上台读。
(9)师松开手: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3、学习6—8自然段
(1)这时,你是狐狸,你会怎么做?自由发言、交流,加动作朗读。
(2)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3)师:走吧!我们到森林里地看看!自由读课文马上,老师找几个同学来演一演。表演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的样子。
(4)理解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的意思。
(5)问狐狸,你什么要这样做?
4、生表演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样子。
(1)理解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意思。其余学生齐读。
(2)问老虎:你东张西望些什么?7、8自然段。参加表演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表演。
(3)问百兽:你们看到狐狸大摇大摆地走,你们有什么感想?
(4)理解“纳闷”一词的意思
(5)你们为什么跑?你们怕谁?
(6)师小结:所以,我们说狐狸自己没有什么本事,它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7)指导朗读、尝试读、齐读。
5、学习第9自然段齐读第9自然段理解“狐假虎威”中“假”的意思。
四、师生共同总结
质疑:你喜欢这只狐狸吗?为什么?讨论、交流.
狐假虎威课件 篇4
科目:语文
课时:一节课
授课者:樊xx
听课时间:20xx年2月28日
课题: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两首》《春游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咏柳》
1、①我说你拼。举例:亻+以是什么字,组词。
②我说你解。举例:柳,右边是“木”,左边的笔顺是什么?
2、点名背诵(要字词清晰、有节奏)。
3、①安老师给的词句的意思,回答是哪一句原句。
②转换一下,说一说原句的意思。
4、集体背诵。
二、导入
1、由柳引出是春天来了,放幻灯片再美好的春天。
2、师:从幻灯片中看到了什么?或者想到了什么?
生1:柳树。
生2:白云、草。
(回答中若有不是春天的解说一下)
师:听过迎春花吗再最早开的是什么花再桃花再有一些人就浏览了桃花,来看看他们看到的都是什么呢?再春游湖。
3、自读两遍、齐读。
三、解释重点字词和句子
1、解释字“蘸”
师:谁能解释这个字?
生:过年吃饺子,要蘸东西吃。
2、说读音“夹”板书:jiā(夹子)
jiá(夹袄)再夹岸的意思呢?
生:两岸边。
师:很好,接近了。把“夹岸”的意思写在书上,就是:排列在岸的两边。
3、师:你还对哪一个词语不明白呢?
生:春雨断桥人不度
师:这一句都不懂吗?知道春雨吗?
生:知道,春天的雨
师:那断桥呢?
生:断了的桥,都断成两半了。
师:这些你都知道,那你不明白的是什么呢?不度?
生:恩。
师:过不去的意思。说到这,有人能告诉我这一整句的.意思吗?
生:春雨把桥断了,人过不去。
师:解释的很棒。春雨过后,湖水已漫过桥面,人们就无法过河了。
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生:撑。
师:小舟要动,需要怎么呢?
生:划。
师:划,也可以说撑(动作演示)。
师:这句的意思就是:柳荫下小舟撑出来。还有吗?
生:夹岸桃花蘸水开,怎么桃花蘸水开呢?
师:想想蘸的意思,蘸的是什么水呢?桃花还在树上绽放,可能是湖水吗?
生:不是。
师:那是露水吗?就那么一小滴?
生:不是。
师:那你认为是什么呢?
生:雨水。
师:对了,还有雨水。你想,雨水不断地落在桃花上,越积越多,怎么形容这样的桃花呢?就用到了蘸。看看这幅图(幻灯片演示)。
师:为什么要这样形容桃花呢?作者是去干什么的?
生:看景。
师:看的哪啊?(指向题目)
生:西湖。
师:是去游览西湖的。那么他看到了哪些景色呢?
生1:桃花、树。
生2:湖、燕子。
生3:划船。
师:刚才有同学说“划船”也很对,那你看他第四句为什么要写到小舟呢?
生1:好看。
生2:可以渡河。
师:因为它第三句有提示,“人不度”,人都过不去,这时小舟撑出来了,猜一猜第四局写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幻灯片上的
生:惊喜。
师:那要怎么读出来呢?(挑人示范朗读)
4、齐读两遍再挑人读再齐读再自读再齐读
四、巩固
1、闭上双眼,根据老师的语言描述让学生自由想象并说一说都看到了什么画面。
2、去掉幻灯片的文字,试着背诵。
3、我会组词
夹度撑阴燕断(一人领读再两个人轮读)
齐读词组。
4、图片展示。
意见:
总体来看,这堂课很精彩。复习再导入再解释重点字词再由词引句义再完整翻译整首诗再引题目再导向重点句子再读再背再组词再图片。环节完整,效果很好,重点很突出。从课堂完整度来说,缺少了当堂作业。
狐假虎威课件 篇5
《芙蓉楼送辛渐》
授课教师: 如皋实验小学 刘老师
一 、送别诗导入
1.出示词语,生读词语。
2.吟诵根据词语想起的诗句。
分别看每一组词语,你想起了哪首诗呢?
《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
3.用心又用情,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都是送别诗。
4.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一起读课题——《芙蓉楼送辛渐》
二、认识诗人,理解诗题
1.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王昌龄在芙蓉楼送他的朋友辛渐。
2.初步了解诗人
说到王昌龄,你对他了解多少?
生1:我知道他擅长写七绝诗,他是七绝圣手。
生2:他是一位边塞诗人。
呈现简介:王昌龄字少伯,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七绝圣手是什么意思呀?——七绝写的最好。
说到辛渐,猜猜看他跟王昌龄什么关系?——他跟王昌林应该是朋友关系。
这次送别诗一共写了两首,今天咱们学习其中的一首。
三、初读古诗,理解大意
1.出示要求,生读要求:初读诗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生个别读,生评价,流畅但是较快。
师:可能慢一些,节奏就出来了,你来试试好不好?
女生一起来读
男生女生一起读。
2.读着读着,我们就背过了。有没有谁来试一试?
生个别背,齐背诵。
3.读路线
在这首诗里藏着好几处地名,对照注释,找一找,你能找出来吗?
生找出芙蓉楼、还有楚山、还有吴。
师追问:芙蓉楼的地点,提示学生提取关键词,具体在镇江。
生补充地名洛阳,师在黑板上贴出“洛阳”,追问:洛阳和这次送别有什么关系?
生回答:辛渐就是要去洛阳的。师引导认识路线。
“吴”“楚”当时就是江浙一带,这里的山很有特点,看一看他们一座又一座连绵起伏。
4.读时间
再读,能不能读出时间呢? 生回答平明,就是天刚亮。
师追问哪个季节的,从哪看出来的?秋冬的哪一天早晨。
5.根据路线,说诗大意
师提醒,这次他们出发是从南京出发的,王昌龄一直送辛渐送到了镇江。我们从出发点开始说起——在教师的“时间”引导下,说出了大意。
评价路线不够清楚,生2尝试。
四、再读古诗,感受离情
让我们走进这场送别,离别在即,自然心绪难宁。接下来我们就走近送别,去感受离别之情。
1.出示要求,生读要求:
感受离情:
一、读一二句,想想诗人写了哪些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
二、小组交流。
生1:寒雨、江、楚山。师追问:雨还有什么特点?——冷。江面是雨,尽头是雨,这场雨怎么样?——雨很大,请生画雨。朗读指导:
(1)读出这样的雨。
(2)寒夜、寒江、寒雨更添寒意。谁来读一读这一句。
(3)这寒意不仅弥漫在了这漫江的烟雨当中,还浸透进了两位离别诗人的心头。你想读吗?
(4)现在你觉得这是写的江还是写的雨呢?
2.山明明是连绵起伏的,为什么是“孤”呢?
(1)诗人的心里很孤单,所以他看着山也非常的孤单,他看到的一切景物都是孤独的。谁来读好这一句?
(2)辛渐去洛阳与亲友相聚,留在吴地的王昌龄只能像楚山一样伫立江畔。他空望着逝去的流水,只看到水涨江满,只看到寒雨、楚山。你来读一读。
(3)齐读
3.这雨和山在王昌龄的笔下就多了一份离别之景,这样的景融入了浓浓的情,七绝圣手名副其实。他从南京一直将辛渐送到镇江,一定有什么非说不可的心里话,想说什么呢?说给谁听呢?读三四句。生回答诗意。
五、结合背景,理解品格
师带领学生回顾送别诗,写到——王维表达了担心;李白表达对朋友的深情、高适表达了对朋友的劝慰,再看看王昌龄的,你有什么疑问?
生回答,李白、高适的最后一句都是寄托了自己对朋友的一些感情。但是王昌龄写的`这个表达了自己现在的心境。
师追问:跟谁表达心境呢?为什么呢?
出示要求,读读要求:
一、结合背景资料思考诗人为什么对洛阳亲友表明心迹呢?
二、小组交流。
生读资料,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5.交流资料:
他人生经历了什么?——贬官,指导猜测,学习古文。追问:你觉得王昌龄是个怎样的人啊?生回答:正直、初心不变,他被贬了之后,我觉得他的好友应该很担心他会不会改变心迹。
(1)你看他在遐荒,仍然——一片冰心。他再立霞荒还是——一片冰心在玉壶;他屡见贬斥,依然——一片冰心在玉壶。
(2)现在我们再来聊聊他为什么要向洛阳的亲友表明心迹呢?
表明自己不会因官场的苛刻遭遇而改变自己的气节。
所以他说——
6.出示关于“玉壶”的诗句,理解品格。
7.你觉得冰心玉壶的人是什么样的人?
是洁身自爱的人、是不忘初心的人、是赤胆忠心的人。
8.当辛渐回到洛阳,他的朋友们一定会问什么呢?
对他的关心、担心他会不会忘了初心。
千言万语、万语千言,王昌龄汇成了一句话:——洛阳……
六、想象交流,体会友情
1.王昌龄借送别来表明自己的心迹,这种写法高不高妙?他不愧是七绝圣手。送别了辛渐,王昌林决定发个朋友圈,他微信名叫什么?——王少伯。他深情地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洛阳……
如果你是朋友圈中的一位,你会留个什么言呢?静静的想一想,不用很长,有时候最浓的情也许藏在最短的话语里。
生回答关心,师追问启发:你期不期待他回来呢?。
在这样一个秋天的早晨,这些理解、支持、关心给了王昌龄春天一样的温暖。
2.播放王昌龄最后阶段背景资料,回顾王昌龄的诗句。
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颗明星就这样的陨落了,但是他人格的光辉,冰心玉壶的光芒却依然在闪耀。千年之后,我们吟诵:戍边战士的壮志豪情依然在我们耳畔回荡……采莲姑娘的青春浪漫让我们念念不忘……
3.配乐朗诵
王昌龄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诗人原因很多,但有一点最为重要,那就是他一片冰心。
无论何时,心的纯净才是最重要。
4.拓展体会情感
出示古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注释。
李白是什么样的人?——豪爽、很放飞自我、狂傲不羁。
那什么样的人才能进入他的朋友圈呢?——我觉得是有才华的人、豪子文才、一片冰心在玉壶的人才能进入他的朋友圈。
再读这首诗,你从诗句里面感受到了他和王昌龄之间的情谊了吗?再去读一读。
李白在扬州,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相送,但是他的心却陪着王昌龄一路走下去,我们一起来读文。
在盛唐的诗坛上,王昌龄朋友很多、友情很重、成就很高,他以高洁的人格,绝妙的诗篇赢得了无数这样真正的友谊。
七、学习生字
1.出示:芙、蓉、洛、壶,生提醒书写要点。
2.生书写。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不一样的王昌林,他既写豪情也写友情。那么就让我们记住这寒雨中的深情,记住这玉壶里的冰心,也做一个像王昌龄一样重情重义,不忘初心,纯净正直的人。
狐假虎威课件 篇6
老虎被狐狸借了威风之后,害怕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看见狐狸的影子也吓得赶紧跑开,生怕哪天睡着以后,狐狸会悄悄地进来把它给杀了。整天都是提心吊胆、唉声叹气啊!
这天,老虎遇见了小鹿,小鹿就对老虎说:“大王,其实那天我们不是怕狐狸,而是怕您,狐狸借助您的威风吓跑了我们。”老虎听了,气的不得了。心想:可恶,这只狐狸居然敢骗我,我一定要报仇。
第二天,老虎在森林里摘了一箩筐果子,准备给狐狸送去。它暗下决心:我一定要趁狐狸不注意的时候吃了它,报仇雪恨。
老虎来到狐狸家,敲了敲门,狐狸听到敲门声,吓了一大跳,急忙跑去看了猫眼外面的情况,见是老虎来送水果,刚才的惊吓就抛到九霄云外了,马上开门把老虎请进家里。
狐狸问:“这水果是送给谁的?”老虎说:“是送给您的。”说着老虎吧水果放在桌子上,然后坐了下来。
狐狸把水果拿出来,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放松了对老虎的警惕。老虎看准机会,一把拎住了狐狸,对狐狸说:“你这个狡猾的`东西,竟然说你是老天爷派来管理百兽的,却是敢借助我的威风吓跑了百兽。知道欺骗我的下场是什么吗?”狐狸说:“你是怎么知道的?”老虎问:“你敢说不对吗?”狐狸又编了好多好多的谎话,然而老虎一个都不相信,老虎说:“说完了吗?现在该我出手了!”说完猛扑过去,把狐狸给吃了。
狐假虎威课件 篇7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1、对这则故事中几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帝使我长百兽。——上天让我为百兽之长。
B、 子以我为不信。——我不会认为你在说谎。
C、 吾为子先行。——我与你先走。
D、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看看百兽见到我的表现而不走开吗?
2、根据这则故事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 。
3、写出这则寓言的寓意: 。
答案:1、A 2、狐假虎威 3、讽刺了那些假借别人权势,招摇撞骗的人。(或:说明做事情如果不加分析,往往会被假象所迷惑)
狐假虎威课件 篇8
《狐假虎威》
原文洛阳纸贵指的作品是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战国策》
译文
老虎寻找各种野兽吃掉他们,抓到一只狐狸。狐狸说:“您不敢吃我!上帝派遣我来做各种野兽的首领,此刻你吃掉我,是违背上帝的命令。你认为我的话不诚实,我在你前面行走,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老虎认为狐狸的话是有道理的,所以就和它一齐走。野兽看见它们都逃跑了。老虎不明白野兽是害怕自我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注释
(狐假虎威)假:假借,凭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它野兽。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去欺压别人。
(虎求百兽而食之)求:寻求,寻找。
(子无敢食我也)子:你。无:不。
(天帝使我长百兽)长(zhang):同“掌”,掌管。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然:对的,正确的。遂:前进,前往。
(故遂与之行)遂:于是。
(兽见之皆走)走:逃跑。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畏:害怕。
狐假虎威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字;读准多音字“转、闷”。
2.分角色演一演“狐假虎威”的故事,并试着用动作、神态等方式表现词语,理解词语。
3.理解成语“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自主阅读。
教学设想
《狐假虎威》是篇经典的寓言故事,主要由动物对话构成,动作、神态描写居多,适合学生表演学习。教学时引导学生结合情境理解词语,并用表演的形式进行内化。学生在分角色表演的过程中,理解词语的意思,感悟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1、导课
出示两张图片,让学生说出故事名(乌鸦喝水、狐狸和乌鸦)。老师强调,这两个故事都是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都是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大道理。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狐假虎威》也是一个寓言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它的大道理吧。
2、整体感知课文,学习字词
1.齐读课题。“狐”指的是(狐狸),虎呢?(老虎),那么“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呢?大家自读课文,课文中有一句话就解释了这个意思,看你读完课文能找到这句话吗?指名说。(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2.读课文时一定遇到好多生字词,借助文中的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认读词语,一人领读,其他人跟读,遇到领读错的,大家一起来纠正。
(1)指导多音字“转”。表示围绕一个中心运动时读zhuàn,比如:地球绕着太阳转(转圈),地球自己也在转(自转)表示改变时读zhuǎn,比如改变位置(转移),改变方向(转身),改变主人叫(转手)。
(2)指导多音字“闷”。只需记住表示心情不舒畅时读mèn,如(纳闷)(郁闷)其他都读mēn,如呆在家里不出来叫闷在家里,天气湿热叫闷热,说话声音不响亮叫闷声闷气。
4.开火车认字并组词。
3、精读课文,理解故事,体会成语意思
1.(1)我们刚才说到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老虎到底有多威风?自读第一自然段从哪个词读出了老虎的威风?(扑、逮住)如果狐狸速度慢,老虎算威风吗?哪个词读出狐狸其实很快的.?(窜)窜什么意思?(逃跑,乱跑)。所以说“窜”也能说明老虎威风。
(2)齐读第一自然段,把这三个动词重读,看能否读出老虎的威风来。
2.老虎逮住了狐狸,狐狸的小命就难保了,但狐狸眼睛骨碌碌一转,说明它在干什么?(想办法)扯着嗓子说,什么叫扯着嗓子?(用尽全身力气喊)为什么要扯着嗓子?(引起老虎注意,让老虎住口)如果你是这只生命危在旦夕的狐狸,你扯着嗓子喊一下这句话“你敢吃我!”
3.师读“老虎一愣,为什么不敢?”“愣”说明老虎感到怎么样?(惊讶)
4.齐读第四自然段,看狐狸是怎么说的。狐狸搬出谁来吓老虎?(老天爷)那么读老天爷是要怎么读?你们觉得狐狸现在说话是温柔了还是继续扯着嗓子?(危险没解除,还得继续装厉害)试着把狐狸的气势读出来。带上动作读一读。
5.师读“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
(1)学写“爪”先观察特点,说说应注意什么。师范写,学生练写。
(2)“蒙”什么意思?(糊弄)松开了爪子,狐狸轻松了,从那句话能读出来?(狐狸摇了摇尾巴)
(3)狐狸为什么不跑?(从老虎面前逃不掉)说明危险还没完全解除,但差不多要大功告成了。
(4)请同学们带着动作读狐狸的话“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读出狐狸的威风。
6.(1)狐狸的话老虎信了吗?从哪个词能读出来?(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老虎半信半疑可能会怎么想?请你说一说,演一演。(如果它说的是真的,就放了它,否则,就吃了它。)
(2)看课文98页插图狐狸的样子用课文中那个词描绘最准确?(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
(3)谁能把狐狸的神气活现、摇头摆尾表演出来?指导表演。谁来扮演老虎跟在狐狸后面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7.师读第八自然段,学生听。听完回答问题
(1)百兽看见狐狸什么表现?(纳闷)有没有害怕?有没有跑?看见老虎呢?(撒腿就跑)
(2)看出来百兽害怕的是狐狸吗?害怕的是谁?(老虎)但老虎以为百兽害怕的是谁?(狐狸)所以老虎信以为真。
(3)老虎信了,就放了狐狸。读到这里,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狐狸,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狐狸,为什么?(狡猾,因为它骗了老虎;机智,因为它想办法救了自己。)
师:生活中遇到危险时,我们也可以学习狐狸的办法救自己。
8.齐读最后一句“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用一个成语说就是?(狐假虎威)师:这是狐假虎威的本意。它的比喻义是自己没本事,仗着别人的威风吓人或欺负人的行为。
4、总结全文
1.你想对故事中的狐狸和老虎说些什么?
2.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什么?
狐假虎威课件 篇10
狐假虎威文言文原文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1)畏(2)昭奚恤,果诚(3)何如(4)?”群臣莫(5)对。
江一对曰:“虎求(6)百兽而(7)食之,得狐。狐曰:‘子(8)无敢食我也!天帝使(9)我长(10)百兽,今子食我,是(11)逆(12)天帝之命也。子以我为(13)不信(14),吾为(15)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16)然(17),故遂(18)与(19)之(20)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21)五千里,带甲(22)百万,而专(23)属(24)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也,犹(25)如百兽之畏虎也。”
狐假虎威文言文注释
之:取独
畏:害怕
果诚:果真
何如:像这样
莫:没有人
求:寻找
而:承接
子:你
使:派
长:做首领
是:这
逆:违抗
以···为:认为···是
信:诚实
为:相当于“于”,在
以为:认为
然:对
遂:就
与:跟随
之:的
方:方圆
甲:士兵
专:单独
属:交付
犹:好像
走:逃跑
狐假虎威文言文翻译
荆宣王问群臣说:“我听说中原地区的诸侯都惧怕楚国的.昭奚恤,果真是这样吗?”群臣没有能回答上来的。 江一回答说:“老虎寻找各种野兽来吃。捉到一只狐狸,狐狸对老虎说:‘你不该吃我,上天派我做百兽的首领,如果你吃掉我,就违背了上天的命令。你如果不相信我说的话,我在前面走,你跟在我的后面,看看群兽见了我,有哪一个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为真,于是就和狐狸同行,群兽见了老虎,都纷纷逃跑,老虎不知道群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却以为是害怕狐狸。现在大王的国土方圆五千里,大军百万,却由昭奚恤独揽大权。所以,北方诸侯害怕昭奚恤,其实是害怕大王的军队,这就像群兽害怕老虎一样啊。”
狐假虎威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及含义
2.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狐假虎威的意思及含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词:在正式进入课文之前我们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你还会读吗。(开火车读)
2、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齐读课题:狐假虎威。
二、课题释义,初读感知
1、课题释义:狐假虎威是什么意思呢。
在我们的课文中有一句话讲的.就是狐假虎威的意思。请小朋友们翻开书,自由的读一读课文,找到这句话并用横线勾画出来,看谁找的又快又准确。
2、指名交流,根据回答出示:“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这句话讲的就是“狐假虎威”的意思,我们来对号入座。“狐”指的是。
(狐狸)“虎”指的是。(老虎)(分别贴上狐狸和虎的图片)“威”是什么意思。(威风)那么“假”呢。
(指名回答)“假”在这里的意思就是借着。(板书:借着、威风)
三、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过渡: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你觉得老虎和狐狸谁更厉害。
(一)精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回答,据回答出示: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
2、哪些词语表现了老虎的厉害(窜、扑)
①“窜”是什么意思。(出示“窜”的意思:逃跑)
②狐狸为什么要窜。
生:怕被老虎逮住吃掉
③尽管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速度非常快,但是老虎还是逮到了它。
(从狐狸的动作衬托老虎的厉害)
3、师:你能读出狐狸窜的样子吗。(指名读)指导朗读:再快一点,小心被逮住。
师:你能读出老虎的厉害吗。(指名读)指导朗读:重读窜、扑
(二)精读2~6自然段
过渡:哎呀,狐狸被老虎逮住了,这下可麻烦了。狐狸被吃了吗。 我们来开火车读课文的2~6自然段,找一找答案。
1.理解第一次对话(2、3段)。 狐狸被吃了吗。它是怎么逃脱的。
-
我们精彩推荐狐假虎威课件专题,静候访问专题:狐假虎威课件
本文来源:http://www.bfg100.com/kejian/4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