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秋收起义电影观后感(汇集3篇)
时间:2025-06-12 作者:避风港网秋收起义电影观后感 篇1
很久没看革命类型的电影了,映像最深的是小时候看的抗日战争片《紫日》,如今那个聪明冷静的孩子,从大火中带着在战争的伤害前已无敌友之分的同伴逃出生天的情景,还依稀记得。战争总是残酷的,可是古往今来,一个朝代要改变,似乎很少能不用到武力,正如影片中的共产党人。抗日战争,是民族的战争,而秋收起义,在我眼中是真理与正义的抗争,因为他的领导人——毛泽东,正是一个探索真理,坚持正义的人。
影片向我们展示了这位领导人不凡。他从来没有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反而在进入萧家翁祠被误解身份可疑时,没有斥骂误解他的守卫,而是对他们的警觉性给予表扬,对于烂皮罗(没有字幕听不太出名字)这个犹如过街老鼠的人,他并没有投以异样的眼光,反而帮他取名为蓝顶天,给了他一个自我重生的机会。他说将士应该爱民如子,他时刻都在考虑着同伴的安危。这一幕幕让我想起在此前发生过的太平天国,义和团等地方起义,不外乎以失败告终,在失败的种。种原因中非常关键的,就是缺乏群众基础。中国两千年来庞大的农民阶级,在知识层面上,也许多显愚昧无知,所以总是受压迫,但是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很容易知足,也许只是很简单的被尊重,就能发动、集结起这个庞大的力量。对一个将士来说,士兵犹如他的身躯,没有士兵的支持,他寸步难行,而有了士兵的信任和支持,就等于为自己筑了副钢筋铁骨,无坚不摧。而毛泽东定然深知革命的'重点,他也必有海纳百川的胸襟!
忆古思今,今天我们总想着人际交往究竟有什么秘诀,或者捷径。确实,面对社会这个庞大的网,人与人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让我们无从忽视人际交往的重要。我从来不相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亦从来不觉蝴蝶效应的夸张。也许秘诀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心诚。如同影片中的毛泽东,在其军事才能外,还有他为人民着想的诚心,诚心诚意地理解他人,诚心诚意地包容别人,诚心诚意地为群众着想。
影片从中间开始,越来越沉重。敌强我弱,内部纷争,无一不是棘手的问题。在这些重重困难下,他并没有退缩,也没有动摇,反而用过人的胆识,突破教条,冷静地寻找方法,走前人没走过路,一条新的路子——工农武装割据。看到此,我思绪万千。我们的人生道路何尝是一帆风顺?家境不富裕的我,曾经在现实与梦想中挣扎,总觉得生活处处受羁绊。其实,只要你敢想,只要你认为你所坚持的是正确的,谁又能阻挡你前行的道路?好好的一个文化生,中途突然一个念头的转变,就走上了艺术生路子的我,当中怎么少得了反对的声音。也许没人会明了,可是你一定要坚定,一定要明白,自己在做着什么。你要沉默着忍耐着,默默做好自己,等待一个为自己证实的时机。如同影片中,秋收暴动,毛泽东怎么不知道其重要性?如此重的担子,在节节败退、死伤惨重、爱将痛失下,难以力挽狂澜,谁能不悲恸?可是谁又能说秋收暴动是失败的?如果不是这一场战争的失败,又怎能引出这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路子?所以,就算今天的我们是失败的,并不代表以后的我们也是失败的,谁。世上没有绝对的事,因果也总是错综迷离,我们无从把握,只能用高昂的心,去期盼每一个明天,筑造我们的人生。
每个人视角不同,站的立场也不同,而以上,与战争相关的包括战争的意义我很少提及,大多都是一个小情景,就让我想到了自身与身边,可是我想,相比那些过去的历史来说,历史留给我们今天的思考,才最是重要,而且珍贵的,读史使人明智,大概如是。
秋收起义电影观后感 篇2
近期,我们观看了电影《秋收起义》。本来不怎么喜欢看红色电影的我却对这部电影感触很深。
秋收起义这部电影中,是1927年9月由毛泽东同志领导的一场旨在反对地主阶级压迫和反对派统治的工农革命。,1927年,蒋介石在背叛革命,一片白色恐怖弥漫在华夏大地上空。中国共产党委派毛泽东前往湖南组织秋收武装暴动。毛泽东和潘心源/陈志安走到张家坊,却被阎仲甫所设的哨卡拦住。几个团丁押着三人走在山路上,毛泽东巧妙施计得以脱身,三人来到铜鼓镇工农革命军第三团集结地。秋收起义终于打响了。工农革命军一路攻下多处要害后遭到敌人包围,因敌强我弱,部队损失惨重。毛泽东仔细思考局势,在会上指出敌我双方实力悬殊,我方应先站稳脚跟,保存实力。虽然这声革命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取得胜利,但毛泽东同志有自己敏锐/果断的军事智慧在严峻残酷的形式下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并且建立了第一块红色根椐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之所以能够在敌人强大的重压之下保存革命的力量并建立自己的根据地,这与毛泽东同志独特的军事思想分不开的。从秋收起义中我们可以体会出毛泽东同志的人民战争思想/人民军队思想/实事求是和创造性思维。
人民战争是指通过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为被压迫阶级或被压迫民族谋求自身的解放。进行秋收起义的初衷就是想依靠当地的人民群众以武装斗争的形式夺取革命的`胜利。参加秋收起义的军队一共有三个团,士兵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他们来自人们,是人民子弟兵。
毛泽东同志的观点是: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有通过人民战争才能有胜利的希望。在秋收起义接连的失败之后,毛泽东同志仔细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提出了"攻打长沙等于自杀"的观点,果断的放弃了党中央制定的围攻长沙的计划,转移后退到统治阶级力量薄弱的井冈山一带,为1928年4月的井冈山会师保存了革命的火种。毛泽东的这种实事求是完全尊重事实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在当时经济落后的条件下,毛泽东创造性的提出了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取得胜利的伟大理论。毛泽东指出:中国历史上就从来没有消灭过山大王。于是毛泽东同志毅然率领军队上山,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最终以星火燎原之势逐步夺取全国的胜利。
当发现参加秋收起义的个别团的领导者存在机会主义/盲目主义/单纯军事观点等非无产阶级思想时,毛泽东同志果断地在1927年9月进行了”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对军队中存在的打骂士兵/虐待兵等现象,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的口号,甚至还给逃兵发路费。从中体现了爱民和为民全心全意服务的宗旨,我们不由自主地体会到这确是一支刚强的人民军队。
秋收起义的爆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创建了我党第一支工农军队,设计制作了我党的第一面旗帜,标志着我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最后,毛泽东同志带领秋收起义部队转移井冈山,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从此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
秋收起义电影观后感 篇3
蜉蚁撼树,众人嘲笑。可千千万万只又如何?不要说没力量,只要团结一心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最近看了《秋收起义》电影,我深深地为那些不怕牺牲、身怀热血的年青斗士的革命情怀感到热泪盈眶,热血沸腾。都有父母,都有兄妹,为何他们却一无反顾奔走呼叫,不顾个人安危?只因他们心中有信念,有理想。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是众人拾柴火焰才能高啊。干工作与干革命没啥区别,区别就在于环境与信念不同。现实生活中,一切向钱看,万事钱为先,扭曲的价值观至使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了“向钱”看,有钱就成大爷,对人说话的.口气也不一样。经济发展,财富集中,这本来是件好事,但是如果心中没有信仰,只以钱财为基本,岂不是行尸走肉?勿以恶小而为,勿以善小而不为,千百年来,是在中国民间流传的真理。
说件真实的事,电厂锅炉制粉班在有限公司很辛苦,一说制粉班都不愿意来。之前我不知道,可是有一件事在我到制粉班后深深的打动了我。制粉班管理的设备多是大伙公认的,虽然是辅助设备,可一旦有问题却影响机组发电。有次,在负荷高、发电任务重的情况下,1号机B磨高压油站加载压力突降0.5MP。运行人员打电话汇报情况,要求检查。0.5MP的变化根本没啥影响,但是制粉班的人员接到电话后不顾一切来到现场,分析所有情况,最终解决问题,使机组安全运行。当我看到这一切时,我的心情真的是百感交集。这是什么力量?这是鼓励我的力量。
一个人力量有限,可汇集了千万还有什么不可能!团结上千上万志同道合的人,那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防线。只要能团结可以团结的,就没有什么不可能的。
-
想了解更多【秋收起义电影观后感】网的资讯,请访问:秋收起义电影观后感
本文来源:http://www.bfg100.com/zonghe/5052.html